《河南农业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月是中秋圆

   期次:第731期   作者:经管 寇雪燕   查看:104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仙李白的这首《静夜思》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唐诗了。犹记得小时候,即便是老师逐字逐句地讲解,对诗中的深意也是一知半解。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也能切身体会到其中的“思故乡”应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了。
  进入农历的八月份,秋意渐浓,清晨与夜晚都增添了几分寒意。特别是到了晚上,夜凉如水,天空显得更加的明净和高远,而那弯弯的月亮也一天天地变得圆润了起来。于是,我们便知道,中秋佳节即将来到了。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中秋节各地的习俗很多,形式也不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中秋节那晚,圆月的清辉翻过高高低低的围墙洒在地面上、洒在树木花草上,波光流动,熠熠生辉。流银似的月光弥漫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也将思念送到了人们心底。
  我印象里的中秋节总是与圆有关:圆圆的月亮,圆圆的月饼,圆圆的笑脸,总能勾起那遥远的嘱托与思念。当然,提到中秋节,自然少不了月饼这一重头戏。在家乡,每年中秋节,邻里乡亲就会互送月饼。小时候,最喜欢和弟弟提着篮子挨家挨户地去送月饼和收月饼。回家之后,开始在家人面前分享“战绩”,总是要争论一番,看谁换来的月饼多,谁换来的口味多。圆圆的月饼代表着团团圆圆的祝福,吃到嘴里的香甜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回味绵长。
  月亮升起来以后,亲人们就会围坐在一起赏月,面前放着早已准备好的月饼以及诸多零食。大家边吃月饼,边赏月亮,这便是一幅其乐融融的画面了。大人们谈论着日常琐事和人生百态,孩子们则活蹦乱跳地嬉笑玩闹。
  又是一年中秋节到来。今年的秋雨绵绵不断,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如同丝丝不舍的情愫。给邻居送完月饼后,我们便围坐在一起过中秋节。虽是吃着和往年一样口味的月饼,但家中却没有了往年热闹的氛围。因为今年回家过节的,只有年迈的爷爷奶奶以及刚从学校赶回家的姐姐和我四人,其它的家人依然在外奔波着,忙碌着。而当晚的月亮也被乌云遮挡,只能散发出黯淡的光辉。
  十几年前,春晚上的一首《常回家看看》传遍了大江南北,它唱出了亿万留守老人渴望天伦之乐的心声,也是对现在忙碌的年轻人“即使工作再忙也不能忘记亲情”的提醒。中国自古就有“百善孝为先”的说法,《论语》中更有“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可是,社会的步伐走到今天,科技的进步、技术的发展都在逐步改变着人们的观念和生活。人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工作上,对老人的关爱更多的只是金钱上的弥补,但老人真正想要的只是亲人的陪伴。我们要知道,血浓于水的亲情是谁都无法割舍的。他们年轻时,为我们付出的爱是我们永远偿还不了的,当他们即将走向黄昏的时候,我们理应拿出自己的一部分时间和精力来照顾和爱护他们,哪怕仅仅只是回家看看。
  无论我们是在外仕途跋涉,还是漂泊他乡为异客,家永远是一颗不熄的恒星照亮心头。思念像中秋的满月,牵挂似漫天的繁星。在这团聚的日子里,我愿借着柔柔的月光,谱上长长的祝福,让它轻轻洒进所有人的心中。愿普天之下所有的人儿,团团圆圆,快快乐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河南农业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8178次访问,全刊已有7425359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