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核心提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提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可见,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提高国民素质,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改革发展的重点之一。那么,在百年农大的校园里会有哪些传统文化的“倩影”呢?农大学子又和传统文化有着怎样的情缘和故事呢?接下来本报将会陆续刊登“探寻校园里的传统文化”系列文章,敬请期待!

农大人的书法“情缘”

   期次:第732期   作者:□学生记者 刘聪(林学) 韩一丹(信管) 宋海坤(机电)   查看:154   


  去年元旦举行的送春联活动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演变至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西周晚期金文趋向线条化,战国时代民间草篆向古隶的发展,都大大消弱了文字的象形性;然而书法的艺术性却随着字体的改变愈加丰富起来。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瑰宝,创作者的观念、思维、精神都将通过汉字的笔法、结构布局等有所展现,并能激发审美对象的情感。虽然电脑打字已经成为常态,但人们对书写依然有着别样的情怀,校园里书法社的兴起就是最好的证明。2015年创立的馨竹书法社,自创始便一直以追求书法精神、弘扬传统文化为己任,致力于提升我校学子的书法技能和审美能力。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书法文化在校园的传播与发展,记者采访到了馨竹书法社负责人王肖扬。2016级国际教育学院环境科学专业3班的王肖扬现任馨竹书法社副社长,看起来沉稳冷静的他在谈到书法文化与书法社时,顿时变得侃侃而谈。王肖扬对记者说:“馨竹书法社自2015年创立以来,已经走过了两年的风雨,其间我们的队伍不断地发展壮大。因为对书法的喜爱,我们相聚在一起。大家共同切磋,互相学习,有很多心得,也一起度过了许多美好时光。”
  2017级食品学院食品工程专业3班的马晨雨回忆起自己加入馨竹书法社的原因时说道:“人们常说字如其人,所以把字练好是相当重要的。”当被问起学习书法的收获时,马晨雨说:“传统文化的魅力是无穷的,学习书法可以陶冶我的情操,磨练我的心性。只要提起笔,我的心就静了下来,仿佛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浑然忘我。”马晨雨最喜欢的书法家是王羲之。“相传王羲之刻苦练字,最终竟将水池染成了墨池。我很钦佩他对待书法的持之以恒的精神,我要向他学习,坚持勤练书法。假如以后我能把咱们的传统文化传到国外去,那我就太佩服自己了。”马晨宇笑着说。
  在一些具有忧患意识的学者们还在探讨西方“文化入侵”时,我们的传统文化在年青人中却备受热捧。前不久馨竹书法社招新时,文化路校区仅第一天上午招新就有一百多人报名,在龙子湖校区也招了三百人左右。但没有谁的成功是唾手可得的,馨竹书法社的发展壮大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创立之初,因为经费不足的问题,社团也曾面临着解散的危险;因为社团影响力不够,社员们也曾东奔西走,不厌其烦地积极为社团宣传;他们也曾“三顾茅庐”,只为了请到适合教导社员们书法的老师。而让他们坚持下来的原因,就是心中对书法满满的热爱。
  平日里,馨竹书法社经常会邀请一些书法大家或者有书法功底的老师来授课。比如河南省高校硬笔书法协会主席姚伟老师经常会抽空为社员们上书法课。学校里配备的社团指导老师还会在在社团运行和工作安排上加以指导。除了日常的社团活动,馨竹书法社也会组织社员们参观各大高校的名家书画展。同任馨竹书法社副社长的王道远兴致勃勃地告诉记者:“我们会经常组织社团成员去郑州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等高校去交流学习,毕竟学习不能闭门造车嘛!”
  每年的元旦当天,馨竹书法社都会在学校里举办免费送春联的活动。王肖扬回忆说:“我记得去年的时候,有一位在食堂工作的老大爷,举着我们写好的春联,直夸我们写得好。他还说,之前觉得学生们玩手机太入迷,没想到还能写出这么好的字。听了大爷的话,我们心里也是蛮自豪的。”
  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曾说:“中国书法最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中国的历史文明是一个历时性、线性的过程,中国的书法艺术在这样大的时代背景下展示着自身的发展面貌。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都曾将自己的素养、精神融于书法之中,用毛笔将文字与艺术相联,纵情挥洒于纸上。于是,中国书法成为一个民族符号,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的永恒魅力。
  曾经,以计算机为代表的数字技术的发展,一度影响到了国人对汉字和书法的运用和喜爱。但目前看来,有很多的人都开始意识到书法艺术对我们的重要性。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你,也能对中国书法多一份了解与热爱。

河南农业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6965次访问,全刊已有7415749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