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粤在食上行

   期次:第741期   作者:林学 孙天杰   查看:114   


  去年暑假有机会去南方,最难忘的莫过于途经广东,在佛山逗留的那几日,有幸一窥广东的繁华和精致。走过禅城的大街小巷,看尽梁园的雅致与祖庙历史文化积淀,见过雨中的岭南天地,赏过它美丽的夜景,近距离接触过曾经的制陶圣地南风古灶,并且品尝了许多当地特色美食,我也因此被他们的饮食深深吸引。故想要以此为题,谈一谈广东的饮食文化,也算是记录我的粤行时光。
  “一日三餐,先茶后饭”是广东食俗的一大特色,广东人喜欢喝茶可谓是众所周知。“一盅两件”是广东人特有的一种饮食方式,一盅大家都应知是茶,而这两件便是虾饺与叉烧包。周末假期家人朋友三两知己,一壶茶,几碟点心,休闲中进食,恰是联络感情的好方法。正因为如此,广州人把饮茶,又称“叹茶”,“叹”是广州的俗语,为享受之意。广东人对茶的狂热也正是广州茶楼业历百年而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广州的老字号饮食店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当年的茶楼。
  茶市清晨六点开始营业,平日里多是人们晨运过后来茶楼,喝点茶水吃两件点心,与街坊闲聊。在此也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茶楼大多设大台,因而便有了特殊的拼台现象,几个互不相识之人同坐一张圆桌,各自要一壶茶水并三两点心,老字号酒楼也同是如此,常有互不相识之人拼台,然后“各自为政”。在北方,这样的方式应当是极少的,也应是不大为北方人喜爱的,我却觉这种形式是极好的,既能交到更多好友,还能听到许多有意思的故事,何乐不为。
  “老火靓汤”也是广东人喜爱的。炖三个小时以上的汤是广东人餐前餐中都必有的。他们的主食为米饭,最后一道菜总要蒸一道鱼,从“饭稻羹鱼”这点来看同历史相比倒是变化不大的。当然,这也与他们的高山平原的鳞次栉比、江河湖泊纵横交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的地理环境是分不开的。
  也正因这种特殊的地域环境,粤菜的食品源极为丰富,故而广东人有“无所不食”的传统。南宋人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便写道:“深广及溪峒人,不问鸟兽虫蛇,无不食之。”由此可知,选材广博、无所不食便是其饮食文化的第一大特点了。同时,广东处于中国大陆南端沿海,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必经之地,同时地处边疆,长期以来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较少。从而形成了广东人开放性思维,同时也具有更大的自由度和容纳力。因而这南北融合,中西合璧便是其第二大特点了。第三大特点就是烹制精美、追求享受了,这使得他们对食物的制作越发精细,追求色香味形意等。因此在配料、刀功、火候、烹饪时间、起锅、器皿、上菜方式等诸多环节都有严格要求。
  谈起广东的饮食文化,不得不提的便是岭南风味的小吃。广东人嗜甜,所以不论是菜品还是小吃都以甜居多。谈起小吃,首先要提到的便是种类丰富的奶制品,姜撞奶、双皮奶、炸牛奶……在这里,我才知道原来牛奶有这样多的吃法。其中最正宗的双皮奶要数岭南天地的民信老铺,其醇香甜美却并不腻味,十分可口。其次还有香脆可口的大良崩砂,清甜爽滑的伦教糕,松脆甘香的煎堆,晶莹剔透的砵仔糕,酥滑香甜、醒胃而不腻的糖不甩。
  说完小吃便要谈谈其精致的菜品了,甜蜜芳香的蜜汁叉烧,皮脆、肉嫩、骨香且肥而不腻的烧鹅,爽脆、肉肥而不腻、酸甜醒胃、食而不厌的白云猪手,皮爽肉滑、清淡鲜美的白切鸡,肉烂味香、咸中略甜、浓郁芳香的梅菜扣肉,粥底绵烂、粥味鲜甜、集众多物料之长、爽脆软滑兼备的艇仔粥。每一道菜品,每一样小吃让人听了都会产生食指大动的感觉。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饮食文化不可谓不源远流长,而粤菜则又是中国的代表菜系,可与法国大餐比肩而立。有人说想要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首先便要了解其饮食,对广东的了解虽不深刻,但我期待能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它。

河南农业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9643次访问,全刊已有7425001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