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业大学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在中国共产党河南农业大学第七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要)

扎根中原沃土 坚持内涵发展全面开启建设以农为优势特色的高水平大学新征程

   期次:第746期   作者:李留心   查看:171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河南农业大学第六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中国共产党河南农业大学第七次代表大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迈进新阶段、全校上下奋力实现新跨越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大会的主题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双一流”建设为引领,扎根中原沃土,坚持内涵发展,以党的建设高质量,推动学校事业发展高质量,凝心聚力,砥砺前行,全面开启建设以农为优势特色的高水平大学新征程!
  一、第六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第六次党代会以来,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党委全面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坚持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团结带领全校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埋头苦干,稳中求进,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一)党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加强牢牢把握办学正确政治方向。校党委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通过党委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中层干部会、干部培训班、改革与发展研讨班等形式,使全校上下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四个服务”进一步强化,立德树人更加牢固,切实保证了学校办学正确政治方向。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完善。修订了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办法,党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决策规则及书记专题会议事规则等制度。建立健全党委书记和校长之间、党委班子成员之间的经常性沟通制度。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水平进一步提高。
  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不断增强。校党委科学谋划发展大局,统筹推进全局性重点工作。编制了学校发展规划,颁布实施了学校章程,扎实开展制度“废改立”工作,初步构建了办学治校“四梁八柱”。推进“双一流”创建工作,制定了方案,形成了共识。成功入选国家首批“2011计划”,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成为国家林业局与河南省政府共建高校。推进龙子湖校区、许昌校区和原阳基地建设。成功举办了兴办高等农业教育一百年校庆,提升了学校影响力。
  (二)学校各项事业稳步发展人才培养工作不断加强。坚持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人才分类培养,开展“绍骙实验班”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和“卓越500计划”,推进专业核心课程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新增国家教学成果奖2项,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共享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等均取得较大进展。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创新创业教育扎实开展,获批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大学生“挑战杯”“互联网+”、创业就业工作等均取得好成绩。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不断深入,博士招生实行申请考核制改革,获批首批全国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实践示范基地。全日制在校生规模由2.2万余人增至3.1万余人。
  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持续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新增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国家优青、万人计划、中原学者、省百人计划等22人。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其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由39%增至61%。一批教师荣膺中华农业英才奖、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十大“三农”人物等荣誉。人兽共患病教师团队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学校获评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
  学科建设稳步推进。坚持特色引领、全面提升,以农科为优势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基本形成。学科专业涵盖10大学科门类、一级学科43个,省级以上一级重点学科18个。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2个学科领域相继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作物学、兽医学、农业工程和林学4个学科入选河南省首批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由1个增加到9个,基本实现农学门类博士学位授权的全覆盖;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由11个增加到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由6个增加到9个。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坚持“顶天立地”,着力培育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新增国家级科研平台4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获批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4项、省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8项。年均科研立项500项左右,到账科研经费由2010年的0.98亿元增至2017年的2.02亿元。研发新品种、新产品和新技术等40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数量位居全省高校前列,实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零的突破,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获评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社会服务工作成果丰硕。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持续开展“百名教授、千名学生粮食生产科教服务行动”等活动,获得省政府粮食丰产专项奖金3800万元,农业部重大农技推广服务试点项目经费5000万元。获批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中原农村信息港等国家级平台,在全省率先成立乡村振兴研究院。扎实开展定点扶贫和深度贫困县结对帮扶工作。获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国家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累计培训基层农技人员、新型职业农民和“三区人才”1.2万人次。
  办学条件逐步改善。龙子湖校区和许昌校区共完成建筑面积79万平方米,其中新增公共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新建两校区可入住学生1.9万余人;新增教职工住宅面积41万平方米,2000多户教师喜迁新居。启动了原阳基地建设并投入使用。推进了文化路校区提升改造工作。建成了覆盖多校区的信息化网络,完成了万兆校园网升级改造工作。
  国际交流合作领域和范围逐步扩大。与17个国家和地区的25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签订合作协议34项,与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共建CIMMYT-中国(河南)小麦玉米联合研究中心。加入“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一带一路南南合作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与哈萨克斯坦等沿线国家高校开展全方位交流合作。与英国等5个国家开展优秀本科生交换项目。新增中外合作本科办学项目3个。
  (三)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政治建设不断加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党员干部“四个意识”明显增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坚决。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扎实推进省委专项巡视和经济责任审计反馈意见整改工作。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按规矩和程序办事,领导干部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显著增强,政治生态明显改善。
  组织建设不断完善。建立健全学院党委(党总支)会和党政联席会议事决策规则,坚持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制度,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选人用人机制进一步健全,干部教育管理监督持续深化,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工作不断加强。持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涌现出一批省级以上先进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
  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明显。认真落实“两个责任”,着力构建制度体系,惩防并举长效机制不断完善。强化纪律警示教育,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建立健全“五联系”和校领导接待日制度,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支持纪委深化“三转”,聚焦监督执纪问责,践行“四种形态”,扎实开展以案促改工作,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监督不断强化,廉洁校园氛围日益浓厚。
  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持续深入。积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强化了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学校入选河南省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建立健全意识形态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持续开展道德讲堂、名家大讲堂、青年马克思主义培训班等品牌活动,先后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进一步加强,荣获全国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一等奖。再次获得“省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取得新成效。统战、群团、离退休等工作持续加强。
  总结第六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我们对 “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形成了六点经验体会:
  ———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
  ———必须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内涵式发展。
  ———必须始终坚持师生主体地位,全心全意服务和依靠师生。
  ———必须始终扎根中原沃土,发挥优势特色。
  ———必须始终弘扬农大精神,发扬优良传统。
  ———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
  各位代表、同志们!第六次党代会以来,学校抢抓历史机遇,克服重重困难,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历届校党委班子接续奋斗的结果,是全校党员干部、师生员工和离退休老领导老同志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广大校友、社会各界鼎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学校党委,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前进的道路上从来都没有一马平川的坦途。在总结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更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对此,党委的态度是:直面问题,刀刃向内、自揭伤疤,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二、新时代的奋斗目标和战略安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等教育正处在大变革、大发展时期,学校迎来了新的重要机遇:优先发展教育的机遇,“双一流”建设的机遇,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生态文明建设的机遇。既对我们提出了新要求,也必将为学校发展提供新机遇。
  在抢抓机遇的过程中,我们还面临着严峻挑战。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面对机遇挑战,我们必须奋发图强,接过历史的接力棒。综合分析各方面形势,党委确立了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建设以农为优势特色的高水平大学。
  为实现这一总体目标,提出“三步走”的战略构想:
  第一步,夯实基础阶段。从现在起到2023年,用五年的时间,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明显增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基本建立,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形成,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学科布局特色彰显、优势独具,人才培养、创新能力和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力争实现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的突破,为建成以农为优势特色的高水平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步,整体推进阶段。再经过十余年的接续奋斗,到2035年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能力进一步增强,初步建成以农为优势特色的高水平大学。
  第三步,全面实现阶段。从2035年起,再用十五年左右时间,到国家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时,学校优势特色更加突出,内涵得到全面提升,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国际化水平和社会影响力大幅提高,全面建成以农为优势特色的高水平大学。
  同志们!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发展和机遇是齐心协力创造出来的,不是等来的,更不是别人送来的。要变蓝图为现实,我们必须谋划长远、抓好当下,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好每一天,勤勤恳恳做好每件事!
  三、今后五年的工作安排今后五年,是事关学校生存发展的关键五年。学校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为导向,以内涵式发展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着力点,紧紧抓住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和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三项基础性工作,坚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人才强校战略、特色引领战略、开放办学战略和信息化战略,集中力量打好“双一流”建设学科创建攻坚战,打好龙子湖校区建设攻坚战,打好深化改革攻坚战,全面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做好学校工作,加强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必须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党管办学方向、管改革发展、管干部、管人才,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在农大落地生根。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办学治校、党风廉政建设、意识形态、党内监督等主体责任,切实做到学校事业发展到哪里、党的领导就要跟进到哪里。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执行党委会、书记专题会、校长办公会等议事规则,提升领导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水平。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突出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加大力度建设好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重大问题的分析研判和统筹谋划。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更好地运用网络教育平台。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落实好干部标准,树好用人导向,突出政治标准,坚持事业为上,坚持依事识人、以事择人。制定干部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加强干部素质培养,深化干部轮岗交流机制,大力选拔培养年轻干部。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地为敢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负责的干部负责,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建强学校党的组织体系。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实施“基层党建质量提升攻坚行动”,确保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选优配强学院领导班子特别是党政正职,严格执行学院党委(党总支)会、党政联席会议事决策规则。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施党建“对标争先”建设计划和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严把党员发展质量关,严格党员教育管理监督。选优配齐党务工作队伍,推动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强化党建工作保障,持续解决基本活动、基本阵地、基本制度、基本保障等问题。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夯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强化领导干部“一岗双责”意识,层层传导压力。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严防“四风”变异和反弹回潮。深化领导干部“五联系”“三深入”和接待日等制度,深入调查研究,回应师生关切。持续转变干部作风,提高工作效率。聚焦党风廉政建设中心任务,突出纪委监督执纪问责主业。践行“四种形态”,加强对党员干部一般性问题的提醒防范。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力度,强化廉政风险点的动态监控。持续开展以案促改工作,营造健康清朗的政治生态。
  把各方力量凝聚在党的周围。加强对统战工作的领导,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的大统战工作格局,认真做好民主党派、无党派知识分子工作,鼓励支持党外代表人士多渠道积极发挥作用。认真做好离退休职工工作,加强“三项建设”,落实好老干部老同志“两项待遇”。完善教代会制度,维护师生员工合法权益。加强和改进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发挥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广泛凝聚社会各界人士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
  (二)坚持立德树人,加快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坚持以本为本,贯彻落实“四个回归”要求,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贯通人才培养全体系。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思政工作会议精神,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着力构建“十大”育人体系。按照“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重育人”要求,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每门课程。实施学风建设提升工程,促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发展。切实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配齐建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持续深化“一院一品”教育实践,服务学生全面发展。
  着力推进一流本科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突出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水平。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强化课堂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加强学习过程管理,严把毕业出口关。强化教师教学主体责任,确保教授全员给本科生上课。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完善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推进专业认证,集中优势力量办一流专业。
  加快实施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计划。深化研究生招生选拔机制、招生指标分配机制改革,稳步提高生源质量,积极扩大招生规模。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全面落实导师立德树人职责。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建立严格的中期考核和分流淘汰机制,强化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和质量管理。进一步完善学术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
  提升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沿线高校的合作交流。重点推进与国际名校的战略合作,争取举办1-2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新增2-3个本科以上中外合作办学教育项目。出台学术交流和联合培养等政策,大幅度增加研究生出国(境)学习的数量。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扩大留学生规模,优化留学生层次结构。
  (三)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加快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人才强校战略是学校发展的核心战略。建设高水平大学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千方百计做好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培训课程体系,推动实现全方位、全覆盖的理想信念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素质教育。强化教师队伍意识形态管理,严把思想政治关口。广泛开展向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学习活动,引导教师切实担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
  加大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工作力度。坚持引进、培养、使用并举,以高水平人才为重点,统筹专业技术、管理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力争新增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国家优青、万人计划等10名以上,中原学者、省百人计划、省特聘教授等30名以上,建设高水平人才团队30个以上。
  (四)坚持特色引领战略,加快形成优势特色更加鲜明的学科体系一流学科是一流大学的根本标志,抓好学科建设就抓住了大学发展的“牛鼻子”。建设高水平大学,必须坚持特色、全面提升,打牢学科建设根基,打造学科建设高地。
  坚决打好“双一流”建设学科创建攻坚战。科学制定作物学创建一流学科实施方案和优先支持政策,构建有利于建设大平台、组建大团队、争取大项目、培育大成果的政策保障体系。以一流学科创建为抓手,实现各项核心指标的突破,全面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进程。
  推进学科实力整体提升。坚持局部固优势创特色,整体上水平上层次,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建学科平台,打造学科特色。构建更多以高端人才领衔、以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为骨干、以青年优秀人才为支撑的人才团队。坚持每个学科重点聚焦一个方向、打造一个团队、建设一个平台,促进学科优势集聚、特色凸显。推进学科管理体制改革,突出重点支持和绩效导向,突出学院在学科建设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科带头人的职权责任和引领作用。
  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以社会需求和学术贡献为导向,建立学科专业动态调整和预警、退出机制。推进公共管理类、电子信息类、环境科学类等方面的专业调整,促进学科资源整合。推进新农科、新工科、新文科建设,积极稳妥设置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态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亟需的专业。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建设,推进文、法、教、艺等薄弱学科发展。统筹布局学位点建设,促进学科合理布局。
  (五)坚持需求导向,推进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重要路径。必须集中优势力量,凝练主攻方向,强化协同创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贡献度。
  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坚持顶天立地、协同创新,围绕保障粮食安全、服务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组织谋划重大项目立项,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加强科研平台建设管理,推进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力争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突破。坚持引才引智并举,大力推进国际合作平台建设,力争获批国家“111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健全标志性成果培育机制,坚持精准培育、持续培育,力争实现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的突破。
  切实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充分发挥服务“三农”的传统优势,着力建设乡村振兴研究院等平台,打造具有河南特色、农大品牌的“三农”智库。构建社会服务工作政策体系,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收入分配政策,健全推广教授评聘办法,鼓励科技人员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工作。构建“驻村服务团+专家服务团”的协同攻坚保障机制,高质量完成定点扶贫和深度贫困县结对帮扶工作任务。充分发挥现代职业农民培训基地作用,为乡村振兴培养更多实用人才。
  (六)坚持科学配置资源,提升学校事业发展保障能力办大学离不开坚实有力的条件支撑。加快条件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是当前学校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重要问题。
  坚决打好龙子湖校区建设攻坚战。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倒排工期,责任到人。增强龙子湖校区建设管理力量,确保龙子湖校区在建项目2020年全部交付使用。
  改善师生学习工作生活条件。加快推进文化路校区升级改造,强力推进原阳基地建设,统筹各校区服务设施建设。依法依规保障教职工福利待遇,做好困难教职工帮扶工作。建好“职工之家”,丰富教职工文化生活。加强聘用人员管理,保障聘用人员待遇,让广大职工有归属感。推进大学生阳光心理工程,完善奖助政策体系。持续抓好就业质量提升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努力实现毕业生更高质量的就业。加快“智慧校园”建设,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共用,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优化办学资源配置。制定办学资源配置管理制度,完成各学院办学资源集中调整工作。规范科教基地、科研用房管理,解决办学资源配置管理粗放、效率低下等问题。加强仪器设备管理,建立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共用开放平台,更好发挥资源效益。
  (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建设高水平大学,必须用改革促发展,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完善内部治理体系,提高内部治理能力。
  坚决打好深化改革攻坚战。坚持科学统筹,狠抓落实,把改革重点放到解决实际问题上来。加快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以人事分配和财务管理制度改革为核心,实行学院分类管理,充分赋予学院办学自主权。深化职称评审制度改革。统筹教学业绩、科研奖励改革,提高教学性工作收入,鼓励教师守牢教育教学一线阵地。深化后勤管理服务改革,切实提高后勤保障能力和水平。
  深入推进依法治校工作。修订完善河南农业大学章程,进一步健全校内制度体系。加强学术委员会建设,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专业设置、学术发展、学术评价等事项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审计监督。推进党务校务公开和信息公开工作。加强普法宣传和学校规章制度教育,提高全校师生的规则、程序和法治意识,构建法治校园。
  持续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培育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广泛开展“道德模范”“最美教师”等学习宣传,深入推进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引导和鼓励各具特色的院系文化、学科文化、社团文化和网络文化建设。实施学校形象标识系统建设工程,把“农大精神”融入到文化设施、文化阵地和文化环境建设之中。完善安全责任体系,持续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凝练历史文化精髓,传承优良文化传统,繁荣发展具有农大特色的校园文化。
  各位代表、同志们!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航行在新时代浪潮中的河南农业大学,没有坐享其成的乘客,也没有事不关己的看客,每一位农大人都是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只要我们加满油、把稳舵、鼓足劲,只要全体师生员工同心同德、精诚团结,就一定能汇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旗帜,开拓进取,勇于担当,苦干实干,为建设以农为优势特色的高水平大学而不懈奋斗!

河南农业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23083次访问,全刊已有7414010次访问